1、白蒲茶干 白蒲“三香齋”茶干(簡稱白蒲茶干)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,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!鞍灼巡韪伞边x用優質大豆,多種香料精制而成。內含易于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B1和B2和鈣、磷、鐵等,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,能彌補動物菜肴的缺陷,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。茶干又味美香芳,富有韌性,色澤美觀,形狀方且薄,別具一格,經濟實惠,弛名四方,極受群眾歡迎。
2、秦郵董糖 秦郵董糖是揚州高郵的傳統名特產品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。原名酥糖,之所以稱董糖,有兩種說法。一說以此糖為董姓師傅所制而得名,一說此糖為時末清初秦淮名妓董小宛所創,故名。董糖用糯米粉、芝麻、白糖、麥芽等原料,手工精制而成,色澤呈深麥黃色,厚薄均勻.其特色是入口易化,酥松香甜,食之口齒留香,回味久長,營養豐富,老少咸宜,300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。
3、勾針衣 南通的傳統手工產品之一,有“東方珍品”之譽。勾結技藝源于古代沿海婦女的魚網勾結,后來勾結童襪,發罩,煙袋套一類簡易日用品,如今融勾繡鑲嵌補綴等各種技法于一體,人物,山水,花卉,翎毛,各種花紋涂飾均可勾織。鉤針衣花形清秀,立體感強,即有傳統工藝的莊重典雅又有現代藝術的華麗和飄逸。
4、海安糯米陳酒 海安特產之一,已有150多年的歷史。該酒選用優質糯米為原料,采用傳統制作工藝結合新的科學技術,經化發酵,長期陳釀,精心過濾制成,具有原色原味的特點。
5、烤鰻 鰻魚,是一種奇異的江海洄游型咸淡水兼生的特殊魚類。河鰻肉質細密、嫩滑、腴爽、多脂,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不僅味道鮮美,還有補虛與壯陽的藥用功能。
6、藍印花布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于明代,流傳至今。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尤其是當代民間工藝家的不懈努力,從單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種面料的制品,從生活實用型走向實用、裝飾多種類型、從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會,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輝煌。 簡單、原始的藍白兩色,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、千變萬化、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。
7、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創于清雍正壬子年(公元1732年),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。 為江蘇特產、蘇北名點,名傾大江南北,《江蘇名菜名點》一書曾作介紹。 林梓潮糕選料講究,以當年產優質糯米、粳米舂成米粉,拌各綿白糖、金桂花、松仁及紅綠瓜絲,用荷葉墊底,制成圓形糕坯,精工刀切,水蒸而成。剛出籠時不粘手,彈性如海綿,米香、桂香、荷香,沁人心脾,香而不濁,甜而不膩,柔潤爽口,風味純正。既是可口的點心,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。
8、嵌桃麻糕 南通嵌桃麻糕,選用芝麻粉、白糖、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,精工細作而成。每斤兩條,每條五十片上下,片片色澤金黃,嵌桃均勻,香、甜、松、酥。干吃,酥而甜,有一股濃郁的芝麻清香,泡食,香味四溢,爽口而不膩,且芝麻,桃仁等原料中,含有百分之十點七蛋白質百分之十五點八脂肪,百分之三十七點一蔗糖,可謂之色、香 、味俱全,營養豐富。
9、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于清咸豐初年,與浙江金華火腿、云南宣威火腿齊名,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。如皋火腿薄皮細爪,形如瑟瑟,色紅似火,風味獨特,以色、香、味、形、“四絕”聞名中外?沙D曩A存,供四季食用。
10、如皋絲毯 以生產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,曾兩次為我國政府制作大型藝術壁掛,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。該廠與著名畫家、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,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。如皋絲毯已從傳統的方、圓、矩形毯發展到三角形、多邊形、波浪形、不定形毯;從傳統的單面絲毯發展為雙面絲毯;從傳統的手工栽絨到綜合運用編、織、結、拉、盤、鉤、簇等新工藝。
11、頤生酒 產自海門頤生酒廠,本世紀初由張謇始創,1906年在意大利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。該酒以粘籽紅高粱釀造的優質大曲酒為酒基,加入茵陳、佛手、紅花、陳皮等十多種藥草汁液經半年以上貯存而成,其色青黃透明,其味醇和爽凈,清香綿柔,具有健脾胃、治風痰、舒筋骨、活血液的功效。
12、扎 染 扎染古稱“絞潔染”,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,初見于魏晉,南北朝,盛行于唐代,至北宋仁宗皇帝,因扎染服裝奢侈費工,下令禁絕,使扎染工藝一度失傳。七十年代初,南通首先恢復扎染生產,并不斷創新,使扎染技藝更趨完善。扎染分扎絞和逢絞兩大類,扎絞又稱“魚子結”,用線在在米粒大的小點上順序環繞打四道線結,工藝要求高,產品富有立體感和彈性,逢絞是用針線按設計好的圖案造型穿行,抽緊而染,文飾活潑大方,韻味生動自然。
|